光阴的故事丨师恩难忘——照亮青春航程的灯塔

文字作者:陈钧图片作者:审核: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量:431

当李燕老师的信息在手机屏幕上亮起,告知母校正在征集校庆素材时,我的心弦瞬间被拨动了。二十二载春秋流转,岁月如歌,在烂柯山脚下、乌溪江畔度过的三年大学时光,如陈年佳酿,在我人生的长河中愈发醇厚芬芳。那虽短暂却无比滚烫、明亮的三年,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的身影与谆谆教诲,早已深深熔铸进我的骨血,成为生命底色中最温暖、最坚韧的那一笔。回首望去,往事历历在目,而师恩似海,浩瀚深沉,永志不忘!

我专业航程的第一束光,是李燕老师执教的《建筑工程制图》课点亮的。这推开建筑世界大门的第一课,李老师便将“课代表”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毫无保留地赋予了我。对于彼时对专业尚懵懂如白纸的我,无异于在迷雾中骤然亮起了一座灯塔!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这份朴素的决心,成了我攀登专业高峰最初的动力。李老师的课,从画法几何的严谨基石出发,一笔一画,耐心细致地培育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待思维之翼渐丰,再循循善诱,引领我们运用理论,以建筑形体为笔,饱含憧憬地描绘未来的蓝图——那一张张建筑施工图,正是我们通往专业殿堂和职业生涯的第一级坚实台阶。李老师不仅是我专业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路上的温暖灯塔。至今难忘,当年我和吴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一腔热情竞聘成为刚创刊的《建工系报》专业版编辑。我们天真地揣测其他同学大概也和我们一样懵懂,于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时任系主任的李燕老师约稿,请她为迷茫中的新生们解读建工系各专业的特色与未来就业方向。当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敲开她办公室的门,说明来意时,李老师脸上绽放了慈母般温暖的笑容。她毫不犹豫欣然应允,那份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瞬间驱散了我们的紧张。这份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鼓励,是我青春记忆里永恒的暖色调。更让我铭记于心的是,李老师还是我政治生命的重要引路人。她曾语重心长地鼓励我:“要有自己的目标,要多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正是这简短却充满力量的嘱托,让我养成了每学期认真反思,向组织坦诚汇报的习惯。这份指引,为我的人生航向点亮了另一座明亮的灯塔。

或许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也让我走进了严谨宽厚的系党支部书记林定远老师和班主任方建平老师的视野。承蒙厚爱,日后两位老师成为了我光荣加入党组织的介绍人。大一,老师们或许只看到了我在学业上勤奋学习;到了大二,一次机遇将我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由于校集邮协会原会长(经管系的同学)随系先搬到了新校区,而我们建工系仍在烂柯山脚下继续学习一年,我便临危受命,接过了会长的担子。想到前几任会长都成功举办了集邮展,我这位新会长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然而,搞活动最大的难关摆在眼前——资金!拉赞助成为了当务之急。犹记得好几个周末,我拉着协会里一位要好的机电系同学,在彼时衢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下街,像寻宝一样挨家挨户寻找可能的赞助商。焦急、期待、碰壁、再尝试……终于,柳暗花明!火车站广场对面新开张不久的茶楼老板,被我们的诚意打动,慷慨解囊。那份克服重重困难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如同青春乐章中最激昂的音符,至今想起仍令我热血沸腾!

然而,社团工作的繁忙,也曾让我在学业与责任的平衡木上一度踉跄失足。为了对接好巨化集邮协会的老师、落实赞助细节,我竟怀着侥幸的心理,偷偷逃了好几堂《材料力学》课。这门课程本身难度大,逃课带来的知识断层让我倍感吃力,许多知识点都学得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林老师目光如炬,洞悉一切,却选择了最触动心灵的“无言”教诲。他会不动声色地在课上点我回答问题。当我面红耳赤、语塞当场,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时,他沉默地注视着我,那目光深邃如海,没有责备,却蕴含着比批评更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是失望,是期许,更是无声的鞭策!那一刻,我痛下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从此,周末的图书馆成了我的“补课战场”,带着复习中的疑问,每次下课后鼓足勇气追着林老师请教。林老师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为我释疑解惑,直至我真正弄懂每一个难点。他的包容、智慧与那份因材施教的良苦用心,将我的一次过失升华为一次刻骨铭心的成长。

也正是这些在社团中摸爬滚打的实践经历,以及从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与责任心,让当时负责学生工作的林定远老师、方建平老师看到了我的潜力,给了我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机会。更让我倍感荣幸与责任重大的是,我最终成功当选为学生会组织公关部长,成为了那届唯一一个没有学生会工作经验的部长。这背后,凝聚着老师们多么深厚的信任、期许与那份甘为人梯的无私情怀啊!

回首青葱岁月,正是可亲可敬的李燕老师、林定远老师、方建平老师——这三位老师照亮我青春航程的灯塔,用他们无私的信任点燃了我的求知火种,用博大的包容接纳了我的年少莽撞,用智慧的引导校正了我前行的航向。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润物无声的教诲,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二十二年来,无论身处何方,老师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始终是我工作与人生的标杆。值此母校四十华诞之际,千言万语,道不尽心中感恩的万分之一。唯愿借此文,向我最敬爱的老师们,献上最深的鞠躬:师恩似海深,灯塔永长明!感谢您们,用光芒照亮了我的人生航程!

陈钧: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03级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现任渤海银行杭州分行人力资源部机构建设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关闭